晚清自开商埠述论

张 践

晚清自开商埠述论

 

《近代史研究》,1994年.05期

【页数】16 页( 第73-88页 )



晚清自开商埠述论



 

《近代史研究》,1994年.05期

【页 数】 16 页( 第73-88页 )


近代中国在列强武力胁迫下,被迫开辟了80多个通商口岸, 这些口岸是按照不平等条件被迫开放的,故称为约开商埠。值得注   意的是,与约开商埠相对,清廷自1898年始,为杜绝外人觊觎,而   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商业繁兴地区开辟了一批口岸,即自开商   埠。如果说约开商埠是迫于无奈,那么自开商埠则带有很大的自主   性,应被看作近代史上中国对西方作出的一个回应,无疑是中国近   代商埠沿革中一个重要转折点。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自开商埠的研   究十分薄弱,本文力图对晚清自开商埠的形成、特点等方面加以考   察,以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所深化。


自开商埠原因考析


清廷由闭关锁国到自开商埠是 一个不小的进步,造成这种转 变的因素很多,清末商务思想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

传统中国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对于涌入的洋货必然加以排 斥。鸦片战争前,桐城派文人管同看到洋货不断侵入,感叹道:“数 十年来,天下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主张“宜 戒有司,洋与吾商贾,皆不可复通,其货在吾中国者, 一切皆焚毁不



·73 ·


1994-2010 China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用,违者罪之。”①这种忧虑实为当时社会的共同心态。

《南京条约》签订后,四海同愤,对于所订条款最痛心的莫过于 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 口通商就已不易防范,现在五口   通商势必横行天下,防不胜防。20年后,以通达夷情见称的奕新依 然这样认为②,足见晚清官吏的顽固、保守。正如蒋廷蔽先生所言: “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 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年间英、法联军进攻了北 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③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维新人士和开明官吏通过中西对比, 对中国贫弱的根源认识日益深刻,要求振兴商务的心情更见迫切。 光绪初年,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首论泰西以通商致富之故,及中   国宜自谋商务振兴之法,“地球各国居今日竞争通商,亦势有不得   已也。 ……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   而已。”④在洋务派的努力下, 一场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蓬   勃而起。郑观应在提倡商务的同时,更注意到通商口岸对商业发展   的作用,他提醒人们:“观海道之飞轮,知中道河南,东道山东之必   有衰落,观火车之渐通,知旱道必增巨埠,有识者故思捷足先得,亦   惟多财者乃能力着先鞭也。”⑤随着重商思想的高涨,李鸿章也大   受影响,他在与英国订立《烟台条约》时,曾有人批评“添开口岸,滇   属驻员”使“通商之患,将无底止”。他辩解说:“不知中土门户早经   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回,“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



①   管同:《禁用洋货议》,《晚清文选》,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版,第27页。

《恭亲王奕新奏》,《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26,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 10—12页。

蒋廷蔽:《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21页。

薛福成:《筹洋刍议 ·商政》,《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

郑观应:《盛世危言 ·商务四》,《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23页。

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复丁雅璜宫保书》,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第2727

·74 ·




 wwwenkl.net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rights reserved



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①。实事求是地说,李鸿章 的话是有道理的。首先,他认识到中国的弊病不在开口通商,“中国 积弱由于患贫”,而解决贫困的办法只有发展商务。其次,他较客观 地认识到中国开通商口岸利弊参半,他既看到了商埠在促进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又注意到帝国主义利用商埠造成的危害。由此可以 看出,洋务派已摆脱了对开放商埠的恐惧,商务思想日渐成熟。

洋务派亟言商务振兴,维新派更是不遗余力,他们在鼓吹发展   商务的同时,已深感不能奢谈通商,必须力修商政,“苟其街道之垫   隘如故,舍宇之卑陋如故,水泉之咸涩污秽如故,捕务之不修盗贼 之不禁也如故,游匪蠢役之敲诈也如故,则货物填塞而远人不来, 虽欲通之而反塞之矣。”因此,陈炽主张:“仿恰克图买卖圈及江海   各埠租界之式,凡轮舟、铁路、电报所通之地及土地土产、矿金、工   艺所萃之区, 律由官提款购买民田自开商埠。”②

光绪末年,通商日久,民风大开,人们从上海、天津、汉口等城 市的发展中,对商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主张:“夫时至今日既 不能闭关绝市,而各国藉端要挟又复日出不穷,然则于千万不得已 之中而思 两全之计,惟有于江海要区自行辟作商埠。”以使“利权 不至外溢,而于富强之道亦得焉矣”③。就连旗人端方也认为,方今 之世,“不独门户洞辟,即堂奥腹地亦无不流通,贸易日盛月新,居 交通之时代,而为闭塞抵制之谋,诚非策矣”④。正是在朝野人士的 鼓动下 清廷不得不决定自开商埠

清廷决定自开商埠的另一个原因是从利权方面考虑的。鸦片


①   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复刘仲良中丞》,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第2729

②   陈炽:《大兴商埠说》,《皇朝经世文新编》卷10,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686 页。

③   佚名:《与客谈通商口岸》,《皇朝新政文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第2568 页。

端方:《自开商埠筹办情形折》,《端忠敏公奏稿》卷5,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 第621页。

·75 ·


1994-2010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战争后,清廷丧失了大量主权,其中以租界危害最大。19世纪末, 中国官员已深知租界的危害,力图阻止列强增辟租界,1886年中   法战争结束,清政府同意开放龙州、蒙自、蛮耗等地,但又指明,这   些地方“系属陆路通商处所,不可仿照上海等处通商口岸设立租   界”①。至此,外人再不能象以往那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中国通商   口岸开辟租界。

甲午惨败,中国被迫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 一体办理,   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②。也就是说,通商口岸开辟租   界也在规定之内。1895年夏,清廷本着“争得一分即有一分之益” 的态度,电谕各省督抚为“添设各处口岸”等事宜出谋划策③,两江   总督张之洞主张所开口岸应以宁波模式择地建“通商场”,“其地方   人民管辖之权,仍归中国,其巡捕、缉匪、修路一切,俱由该地方官   出资募人办理, ……不准日本人自设巡捕,以免侵我辖地之权”④。   张之洞的建议很快就得到清廷的重视,谕令各地官员依此办理,这    主张也为以后自开商埠的设立提供了参考。

在清廷支持下,各省均在口岸自设巡捕,自行管理。不顾日人 专界专管的要求,浙江巡抚廖寿丰与新任日本驻杭州领事小田切 万寿之助经过反复争论,最后双方用兼有居留地与租界含义的英 settlement”    定义,订立《杭州塞德耳门原议日本租界章程》,规 定日本商民由中国地方官按约保护;巡捕房等由中国地方官会同 税务司设立管理;所有桥梁、沟渠、码头、道路等项,由中国地方官 自办⑤。杭州塞德耳门与租界有着本质区别,它使中国在这些地区 有了更多的管理权。与此同时,苏州等地也订立类似约章,苏、杭原

①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511页。

②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616页。

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第116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第119页。

④   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第117卷,第7页。 -⑤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675页。

·76 ·


 wwenkl.net         199 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议很快遭到日本政府否决,清廷抵制日本在苏、杭设立专管租界的 努力失败。但以开“通商场”来抵制外人增辟租界的行动却初见成 效,客观上促进了自开商埠的出台。

甲午战后,瓜分豆剖之势已成,今日胶澳,明日旅大。清政府为 保住利权,决定自开商埠。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上谕:“欧洲通 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   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一法。 ……着沿江沿海各将军   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转之区,可以   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资商总理衙门,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   作租界,以均利益以保事权。”①

在探析清廷自开商埠的原因时,日本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东 亚诸国中,日本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最为相似,近代都长期锁   国。日本对西方的看法完全接受了“华夷”世界观,所不同的是日本   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善于学习外国先进事物。1858年7月,日、美   在神奈川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开放神奈川、长崎、箱馆、新   渴、兵库、江户和大阪,取消关税自主权,实行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   事裁判权。这对日本打击很大,但他们很快就改变了对世界的认 识,“近来宇内大开,当各国争雄四方之时,独我邦疏世界之形势, 固守旧习,不谋一新之效”。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明治时代的高   级官员几半亲历欧美,考察西欧各国富强之道,洞识通商利害,极   力主张全境开放,收回利权②。

国人对日本的崛起早有认识。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日 本通商后于中国,仿行西法仅三十年,今其兵轮商轮,皆自行管驾, 遍历五洲,无一西人屏难,即此一事论之,其优劣巧拙之相去远矣。 无他,一学一不学故也。”⑧而真正对日本加以重视,还是甲午战争


①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4卷,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189页。

②   陈水逢:《日本近代史》,台湾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年版,第157页。

③   陈炽:《续富国策》卷4,《商书 ·遍驰轮船说》。

·77 ·


1994-2010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之后。甲午战败对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自开商埠的影响表   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使清末知识分子开始向日本学习,探寻其   · 强盛的奥秘。维新运动初始,康有为作《日本政变记》,进呈光绪帝。

就连顽固的王先谦也承认,日本“积富成强,操之有要,此我中土急 宜仿效者”①。弹丸之地的日本不仅自己开放,而且要求中国开放, 这使士大夫们对自开商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 方面,甲午惨 败,清廷被迫向日本赔款2 . 3亿多两白银, 时难以筹措巨额款 项,只有向俄、法、美、德提出借款,其中俄法借款一年本息合计应 还2154万法郎,英德借款 年还966952镑,这两笔借款使清廷 “欲开源而源不能骤开,欲节流而流不能骤节”。在此山穷水尽之 际,自然想到自开商埠。总理衙门奏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 渐加增,近年增至二千余万,京协各项多半取给于此,惟是筹办洋 款等项,支用愈繁,筹拨恒苦不断,臣等再四筹维,计惟添设通商口   岸,藉裨饷源”②。正是在日本的双重作用下,清廷得以自开商埠。

此外,晚清交通的发展、商务的兴盛也为自开商埠创造了条


自开商埠的设立及发展


晚清自开商埠始于何时何地?学术界对此认识不一 ,大致有三 种意见:①拱北。漆树芬著《经济侵略下之中国》 一书指出:自开商 埠“为开放之先驱的,即1871年6月之拱北,此系前清以上谕之形 式开放的”③。②吴淞。《梁燕孙先生年谱》中引自梁士诒本人的话 说:“我国自开商埠始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之吴淞”④。③岳阳、三都


王先谦:《复日本东方北平》,《虚受堂书札》,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1865 页。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4卷,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062页。

漆树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三联书店1925年版,第25页。

凤冈及门弟子:《梁燕孙先生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58页。 ·78 ·




 wwwenkl.net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Electronic 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澳、秦皇岛。陈旭麓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认为:“1899年宣布 开福建三都澳、湖南岳阳和河北秦皇岛三处开埠,这是自开商埠的   开始。”①

1 8 7 1 6 1 8 8 7 4 2 日 《 总   九龙关、拱北关》中有:“澳门设关于对面山,在澳门之南拱北湾,拟   名拱北关。”②而此奏折是1887年3月26日所发,这 时间也可与   严中平所编《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中的拱北开关时间相参   证。退 步而言,拱北也不能是自开商埠。中葡《会议草约》规定: “定准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   他处无异。”⑧虽然拱北关仍由中国管理,但地方行政管理已为葡  

吴淞于1880年3月成为德国舰船的停泊处。光绪中叶英领事 多次要求清廷开放吴淞为租界,都遭中国政府拒绝。光绪二十四年 三月刘坤 奏准吴淞自开商埠。于是迅速勘定开埠地段,设立章 程,准备开埠,然而“外交团以江沙日涨,主张浚深黄埔,殊无投赀 迁地之意。”第二年,政府与各国签订浚浦条约,洋商营业趋势越来 越集中于上海,“淞口无转移之希望,而埠工、科、户、文等局亦于是 年次第撤销”④。吴淞虽有自开商埠之名,却无自开商埠之实,所以 很难以此为开端

岳阳、三都澳、秦皇岛三地中,岳阳和三都澳于1898年3月 24日同时呈准开放,秦皇岛是3月26日奏准自开的,它们的开放 名实相符,应视此三地为自开商埠的开端。

在第 批自开口岸中,以湖南岳阳最为典型,其租地章程也多 为后来的自开商埠所仿效,所以对岳阳加以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656页。

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第1319页。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505页。

张充高:《民国宝山县志》,《上海府县志辑》,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518页。

·79 ·


1994-2010   China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岳阳所以成为晚清第一批自开商埠,乃由中英借款事件而起。 1898年1月英使窦纳乐以借款为名,要求开放南宁、湘潭、大连等   口岸,这一要求立即遭到法、俄等国反对。2月9日窦纳乐再次与   翁同稣 张荫桓等晤谈 最后决定开岳州口岸代替湘潭

岳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以洞庭湖为中心,北出长江,南通 湘、资、沅、澧四水,城陵矶为岳阳第 港口,顺江而下可至上海,横 渡长江可达武汉,“将来岳汉铁路既通,广东、香港百货皆可由此出 口,实为湘鄂第 要埠”①。

岳阳的商品经济发展较早,据《岳阳府志》(乾隆朝)记载:“楚 称产谷之乡,即以岳(阳)论,前此 金市来六石,乃积岁腾贵,今二 石为难矣,夫土不日增,口则日众,加以四方采买,络绎转移,纵幸 屡丰能常给乎?”②由此可见,岳阳米谷,有很大部分为着“四方采 买,络绎转移”,米谷的生产已开始转向以出卖为目的。不独谷物如 此,据记载:岳阳的木耳“市于他郡”,蒿类“有舟载市于长沙各郡 者”,烟叶“市卖长(沙)、衡(阳)”,葛“有收藤为麻以货者,有成布以

岳阳成为自开商埠后,其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00年进 出口贸易总数仅143827两,至1905年就达492928两。其中以洋 纱进口为大宗,历史上岳阳以手工业织品驰名,“湖南北多产棉,而 巴陵东乡(岳阳)为良”。做成布后,“红之可巾,且以张彩饰棺柱,青 者以为鞋为带,长沙且有巴陵小布行以此”④。随着岳州开关,洋纱 大量侵入,“目下(1903)欲求一匹真土纱都布(布名),几如披砂拣 金”⑤。由于洋纱、土纱混合织成的布既结实,又匀细,成本也不高,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4卷,第4062页。

乾隆《岳州府志》卷12,物产。

傅衣凌:《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洞庭湖流域商品生产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经济史》1983年11期。

杜贵墀:《光绪巴陵县志》卷7,第4页。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32页。 ·8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Electronic    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所以最为畅销。以至《宣统元年岳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估计:“此种 棉砂,系运至内地织成土布,并有染成色布,复运出口销售,此项贸 易,将来年盛一年可操左券”①。由此可见,随着土纱在竞争中败 北,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开始解体,耕织走向分离,市场也 日益扩大,由原来只在长沙等地行销转变为由岳阳发往各地销售。

岳阳的出口贸易以茶叶为主,岳阳茶叶生产的发展是同外国 资本需要相适应的。岳阳本不产红茶,与外洋通商后,茶商“每挟重 金来制红茶,土人颇享其利。”但红茶毕竟很少,为了获取厚利,“始   有自种者”②。不几年,红茶盛行,“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   之处悉以种茶”③。以至岳阳附近茶庄数十所,拣茶工人不下2万   人。每到产茶旺季,岳阳城里“塞巷填衢,寅集两散,喧嚣拥挤,良贱   莫分”④,“所产之茶,多由梦境水路就近赴各岸分销。”⑤

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使外国消费品也大量涌入。据《宣统二年 岳州口华洋贸易论略》报告,煤油进口“从此源源而来,可望愈推愈 广,向来土人燃灯多用茶油,现已改用煤油矣”回。纸烟的进口也大 量增加,“烟丝较去年(1909年)锐减,想因土人喜欢纸烟所致 耳”①。这些消费品因价廉物美深受欢迎,购买洋货以充日用所需 已成必然,这使有识之士深感不安,纷纷要求仿照洋货堵塞舶来 品,盛宣怀就有在岳阳建立棉纺厂与进口商品竞争的计划⑧。为与 外商竞争,1897年湘鄂轮船公司成立,首开小火轮定期往返于长 沙、湘潭、常德、岳阳及湖北沙市、汉口之间,沟通了湘江、长江水 系。岳(阳)、长(沙)开埠后,长清、利记等四家公司相继成立,民国

①   《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卷2,第44页。

树:《拌湖文集》卷8,《屠禹甸夫妻八十寿序》。

③   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第20卷,杂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 同上。

⑤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03页。

同上,第478页。

《宣统二年岳州口华洋贸易总册》,《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146页。

⑧   转引自周锡瑞《改良与革命》,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21页。

·8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初年,湖南仅湘人所办轮船公司就达317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岳阳自开商埠的作用并不完全表现在促进 地区经济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以岳阳为开端,清末掀起了一个 自开商埠运动的高潮。其情形大致如下:

晚清自开商埠统计表①



设埠年月

商埠名

省份

设埠经过

1899.5.8

三都澳

福建

1898.3.24总理衙门奏准自开

1899.11.1

湖南

1898.3.24湖南巡抚奏准自开

1901.12.11

秦皇岛

河北

1899.3.26总理衙门奏准自开

1902.5.1

鼓浪屿

福建

兴泉永兵备道奏准自开

1906.1.10

 

山东

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 巡抚周馥奏准自开

1906.1.10

 

山东

同上

1906.1.10

山东

同上

1907.1.1

 

广西

1899.1.30广西巡抚黄槐森奏准自开

1908.8.28

云南

1905.9滇督丁振铎奏准自开

1908年

广东

1908年香山县官商筹办,

经粤督批准,1905.5.24奏准自开

1912年

公益埠

广东

1908年粤督张人骏批准开办

1921.4.22

江苏

1905.10.24两江总督周馥奏准自开


 

湖北

1900年两广总督张之洞   奏准自开,后未正式开埠


 

湖南

1905年由湘督奏准,定于1906.7.2开埠,

后因租地章程经外务部批驳延期,未正式开埠




①此表参考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41 页。

·82 ·




 wwwenkl.net

1994-2010 China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

1905年湖南巡抚奏准

自开,后因地方人士反对而未开


在清末自开商埠中,规模较大、设施较为完备的,当首推济 南①。

济南在历史上是一个较稳固的中等消费城市,至清光绪中叶, 商业大都集中在东关、南关地区,以经营丝绸、鞋帽、药材、糕点、酱 菜、茶叶、京货、日用杂货为主,手工业除官办山东机器局外,几乎 没有近代工业。1905年11月12日济南正式设立所谓“华洋公共 通商之埠”,下设周村、潍县分关,标志着济南城市近代化的开始。 济南自开商埠设于西关,内有华洋贸易处、华商贸易处、堆货处、西   人住家处、领事驻扎处以及花园、菜市、营房等。完全是近代城市的   格局,商业中心也开始由原来的东、南关向西关转移。当时西关商   界有“五大行”,成为济南的商业支柱。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手   工业的进步,仅济南官办工艺局就有济南工艺传习所、济南习艺   所、济南劝工所等。济南的发展也带来了人口骤增,至民国初年已   达25万人,较开埠前的14万人增长约64%,自开商埠使济南经   济地位日渐重要,成为华北主要商业中心之一。

当然,在自开商埠中也有畸形发展的,秦皇岛就是如此。在开   辟秦皇岛口岸时,清廷为防止外人干涉,指令官督商办企业开平煤   矿购买了秦皇岛土地,不久又允准该局代管官荒地,并可优先建筑   专用码头,使秦皇岛俨然成开平煤矿的一部分。义和团运动中,英   财团诱使开平煤矿总办张翼将产业卖给英国,从而霸占了秦皇岛, 以至时人称此地“几与租界相埒”②。

清末自开商埠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尤其是 铁路枢纽和江海沿岸。对于广大内地,清廷则尽力避免开放,这在


①   凤冈及门弟子:《梁燕孙先生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58页。

②   河北省矿物局整理委员会编:《河北矿物汇刊》,《收复秦皇岛口岸计划书》,1930年 9 月 。

·83 ·


 www.enkl.net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给察哈尔诚勳的上谕中说得很清楚:“惟开埠通商事关交涉,虽自 开可稍保主权,而内地究不同口岸,当此治外法权尚未收回之时, 多一商埠即多一轸辐”①。自开商埠的设立,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   也要受到政治的影响,清廷自开商埠是以不威胁其统治为条件的。


三、自开商埠的特点


清末自开商埠在近代城市发展中别具特色,考察其特点,可从 纵、横两方面加以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不仅要把它与约开商 埠对比,而且要使之与非商埠城市对比;所谓纵向比较,就是要对 开埠前后进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开商埠有一完整认识。

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租界问题上,由于设 立自开商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抵制租界,所以它们之间有着本 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行政管理的独立自主。约开商埠,我国行政管理权受到约 章束缚,不能完全行使于该地;自开商埠,我国行政管理权不受任 何限制,中外人等同受支配。

市政建设方面,作为自开商埠先导的岳阳,在其租地章程中就 明文规定:“买地,挪房及迁移坟墓等事,皆由岳州关监督作主,外 人不得干预”②。在以后的自开商埠中,租地章程也日益完善,虽然 各地章程有所出入,但多数自开商埠都对涉及中国主权利益的方 面作出规定,如邮政、电报、电话由中国政府设立,外国人不得开 设;商埠内一切市政工程由中国自办等,这使外国人对商埠建设无 从插手,有力地捍卫了主权。

市政管理方面,清廷在自开商埠设立了巡捕房,“各国商民在



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第3411页。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928页。 ·84 ·


 wwenkilnet         1994-2010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通商埠内侨寓,中国地方官自应按约保护”①。同时规定外国人在 自开商埠内无征税权利,只有纳税义务。如在界内兴建须向居民加 征捐款的特殊工程,其一切事宜归三处(一、监督与税务司,二、各 国领事官或领袖,三、众租户公举一人)会同办理②。而在南宁等地 是否为某项工程增交捐税,中方有较大决定权。

可见,自开商埠与专管租界中由某国领事专管、中国政府不能 过问租界行政的情况相比有本质区别。

(2)取消土地永租制。约开商埠的租界一般采取永租制,租地 人向业主交付保证金,承租后每年秋后向业主交纳年租,租地人取 得土地的永久使用权,甚至在《天津义国租界章程合同》中,清政府 竟将该地段“永让”与意国为租界⑧。自开商埠中,为确保主权完 整, 一方面规定租户不得私相受授,凡租户拟租何地,须先照章赴 工程局挂号;另又规定,每个租户所租土地不得超过10亩,若需要 更大的土地,须禀明官府,同时规定租契以30年为期,期满换契, 期满不换或欠租银一年者租契即行注销,产业归中国。在南宁则规 定:“租契以33年为期,期满换契,仍订33年为限”;“如限满66 年,该地或取回,或照新订之价再租,听中国之便”④。这样,清廷就 牢牢地把土地所有权控制在手了。

(3)立法、司法的独立。在通商口岸开辟外人居留、贸易区域的 事宜完全属中国内政,然而1861年中英《九江租地约》规定:“所应 如何分段并造公路、管办此地一切事宜,全归英国驻扎九江府领事 官专管,随时定章办理”⑤。此后,约开商埠多循此恶例,中国丧失 了对租界内一切事物的立法权。与此同时,列强通过“观审”、“会 审”及建立领事法庭、在华法院、会审公廨等手段,插手华民案件,

①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928页。

②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第15页。

③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第15页,

④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第14页。

⑤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157页。

·8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Electronic 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使中国在租界内的司法权也丧失殆尽。立法权和司法权的丧失,使 中国在租界内完全受人宰割。自开商埠则不同,开辟章程由中国政 府自行拟订、颁布,成为中国国内法规,有独立的立法权。界内巡捕 也由中国自办,界内华民与界外 样,有约国、无约国及无国籍侨 民所受司法管辖也与华民 体,司法权也保持了独立。

以上表明,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有本质区别,自开商埠在发展 对外贸易的同时,保证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自开商埠设立以后,晚 清再也没有设立租界

当然,自开商埠与其它非商埠城也有很大不同。

(1)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自开商埠为吸引外商,发展经济,在埠 内加强市政建设和管理 逐步把西方近代市政建设和管理方式引 入商埠内,使商埠符合近代城市要求。岳阳规定,通商埠内不准搭 盖草屋和下等板屋①,在济南,邮政、电报、电话“ 并设立”,同时 在埠内筑马路,修沟渠,建衙署,设押所,开井泉,种树木。1905年 庄钰、刘福航在济南创办了电灯公司,电灯照明很快扩展到全城。

在市政管理方面,自开商埠已开始走向法制化。如鼓浪屿明文 规定:窒碍街道,或将铺砌砖石擅自取去的罚款10元;各方房屋门 前、檐前、游廊、天篷、伸出窗户等,拦阻街道与行人,罚款10元;公 局酌定与人家方便合宜时刻,挑倒厕所、便桶、污水、秽物,不能稍 有逾越;甚至还规定不能大声喧闹②。这些规定有助于养成中国居 民的市民意识

(2)商品化程度较高。自开商埠的设立使城市商业发展很快, 成为该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业发展的中心。自开商埠后,秦皇 岛很快成了英、美烟草公司分销的中心点⑧,进口纸烟大多由此转 向内地分销。云南人贫地瘠,出产不多,唯烟土 项可以获利,昆明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928页。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第24页。

《宣统元年秦皇岛华洋贸易情形略论》,《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114页。 ·86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 自开商埠后,很快成为滇省烟土集散地,每年春季,除滇商外,粤、 桂、湘商人云集昆明,每年仅烟土一项流入云南的白银就达“数百   万之巨”①。正是这些商品集散地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手工业向商   业化、专业化迈进。以南宁为例,“南宁人精于制造鞭炮”②,鞭炮一   项每年可获关平银36万两。手工业的发展,使手工业者的商品意   识也逐渐增强。

随着商业的发展,个别城市也开始向工业化发展。据统计,自 开商埠至辛亥革命前,济南创办近代资本主义工业16家,再加上 其他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约二十三四家③。尽管这些工 业资本少,规模小,但它毕竟借着自开商埠的优势,从无到有地迅 速发展起来。

开埠前后的比较,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与非商埠城市的比较 是类似的。因为这些自开商埠在此前也与非商埠城市一样,但我们 通过比较可从时间上更好地把握自开商埠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云南号称“山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仅靠几条商路和 传统的运输手段,商业不可能有很大发展。所以近代初期云南没有 形成统一市场。昆明开埠后,其工商业中心地位逐步确立,市内商 业资本日渐活跃,到1907年全市共有59个商业行帮,若仅以百户 以上的大行帮计,就有6127个店铺④。随着昆明的商业地位迅速 提高,市容也开始改观,“人们开始造华丽而高大的店铺,两广街被 加宽以适宜通行人力车。在全城繁华地带     南街,旧房屋被推翻 以盖大清洋行”⑤。昆明的开埠对云南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有些商埠发展不畅,岳阳虽是第一批自开商埠,但它地 处下游,与湖南全境相隔重湖,虽是交通必经之处,但非理想的商

①   周钟岳:《新纂云南通志》第158卷,币制考、牌坊锭、公估制度。

Decennial        Reports,1902-1911,Vol         I,P320.

《济南简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86页。

转引自汪戎《近代云南对外经济关系》,《思想战线》1987年第5期。

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1910,Mengtsy,P.786.

·8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Electronic 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货聚集之所,以至“开办多年洋商不乐侨居,关税亦未畅旺”①。因 此,1900年驻汉口的英军总领事痛苦地报告:“这个‘商埠’没有收 益,外国居民仅限于海关职员”②。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 自开商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造成这 衡 的 原 因 使得自开商埠带有很大盲目性


(责任编辑:蔡开松)
























端方:《自开商埠筹办情形折》,《端忠敏公奏稿》卷5,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 第621页。

转引自周锡瑞《改良与革命》,第42页。 ·88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