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谈谈由潍坊学院创作的《中国字中国人》动漫项目。
我是诸城王尽美研究会的副会长,近年来一直在诸城“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尽美干部学院)”从事宣传、研究王尽美事迹的工作,曾配合过潍坊学院动漫项目《追光少年王大耳》等作品的研发。
这套《中国字中国人》动漫产品(以下简称作品),自出现在王尽美烈士纪念馆中的红色文创园地后,立即引起了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受到研学而来的青少年们的热烈欢迎,这不仅充分体现了该作品本身固有的价值,也有力地配合了创党先驱的宣传工作,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赓续红色基因得以深度融合,效率培增。
一、这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以汉字为切入点,既准确更深刻。汉字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关键工具和载体,其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等等,毋庸赘述。作品既言简意赅也由浅入深,既讲解了汉字的起源,也介绍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体现中国文化渊源流长、文化底蕴一直延续,直至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语言活泼,配图生动,整体上鲜活有趣,内容上饱满丰富,必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工具。
二、在宣传先烈事迹、介绍早期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时,这套作品起到了无可替代的辅助作用。当介绍到王尽美等58名早期共产党人全部接受过传统的私塾教育、传统文化熏陶时,当讲到他们寻找救国之路、接受新思想、特别是接受来自海外的马克思主义时,当讲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时,我们都要说明,在上述过程中,识字和文化基础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与基础。而此时,结合这套作品来讲解,就起到了画龙点睛、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完美的配合作用,据了解后续还有手偶视频和动漫舞台剧的展演,甚是期待。
三、该产品将古老的汉字与现代数字技术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时代活力。作品本身以折页纸质书形式出现,淡黄质底,黑色文字,鲜红篆印相配,古朴典雅之气扑面而来,潍坊金石文化之都得以体现,似乎嗅到了万印楼、汉字体验馆里浓浓而久远的文化气息; 一方小小的二维码,可以带领着观赏者旋即进入网络空间,作品立即鲜活生动起来;字的书写动画,衬托于民间音乐之上;身着原始树叶装的小仓颉童声童气“说文解字”,符合现代审美观点,现代气息张力十足。同时,与现行的中小学教材相辅相成,课内课外,目标一致,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中国的单体汉字有十万之巨,常用的也有三千之余。目前,该产品仅仅做出了6个汉字,就已经显现出了十分远大的前景。希望这套产品能够抓紧时间、持续进行、不断优化,在党的“两个结合”等创新理论指导下,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上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并希望早日普及于更大的社会范围,早日走出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