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迫击炮(仅供首长一乐)

网龙



珍贵史料!

王连长在检查82毫米迫击炮训练……


另请战友传来两张清晰的炮照片



附:相关回忆录(阅后即毁!)

根据“迫击炮射击教案”改编的小回忆


(1983年使用此案的《迫击炮班射击教学》课获全军基层教学二等奖)



    在间瞄式火炮中,射击操作比较简单的当属迫击炮。

    而如果了解了迫击炮的射击基本过程,就会很容易的理解其它间瞄式火炮的射击原理。

    


一、 基本前提


  使用炮种:67式82毫米迫击炮。射程85-3040米,主要由炮身(就是炮筒子)、角架、瞄准镜、座板、背具等构成,战斗全重36公斤,弹重3.1公斤左右,可使用榴弹、照明、发烟和宣传弹等,为步兵随伴火炮中历史悠久、操作简单、威力较大且是我之最爱的炮。

   我所打过的炮中,85加农炮和82无座力炮在瞄准方式上与枪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直瞄,相对简单;而且它们都有一个非常非常讨厌的毛病:射击时炮口火光巨大、烟尘弥漫,每次射击时我都想:这一发干出去了,我也就该被对方敲掉了。更为讨厌的是它们的声音简直就是地狱魔鬼的尖叫,没等打着别人,自己先震个半死!而且每打完一次,一个星期内耳朵就象借给了别人一样。

  而82迫多好啊:简洁明快的炮身,一个人扛起来就走;炮弹飞出去时,眼力好的人可以看到它的大部分飞行状态,就象喜鹊一样,划着优美的弧线飞向目标;它发射时的声音煞是好听,就象男中音,"膛音儿"很足。当然落下来爆炸时还是够撕心裂肺的----在一次差点成为全军一级事故的事件中,一发从2500多米处飞来的杀伤榴弹距我25米处实实在在的爆炸了,虽然我的卧倒动作是一流的,但还是切身体会到了它的威力……


  射击形式:单炮放列观察射击。放列观察射击可简单理解为炮长(指挥观察所能通视目标和炮阵地条件下的射击,但炮阵地应在遮避物后。

如图

  操炮人员:炮长(也即班长),携望远镜一具,标杆和随身武器等,主要负责下达射击诸元,全面指挥等,在这个炮班内他就是最高领导人,绝对权威。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标杆。这个标杆一套两支,与测量用的标杆很类似,分段漆有红白两色,长约1米,一粗一细,底部为锥刺型,携带时细的套装于粗的之内。细杆顶部呈凸状,实际就是个准星,粗的不用说肯定是凹状即缺口了。

  瞄准手(一炮手,也即副班长)和其它炮手、弹药手等若干。

  略去的内容:炮班的开进队形、到达位置时如何散开、如何挖座板坑(挖好坑后,住坑里摔放座板可绝对是个力气加技巧的活儿,它太累了,累的我都不想说它了)、如何架炮、如何平整炮口水平归零、如何准备弹药等等等等……


二、射击过程


  ……某步兵分队进攻战斗时,受敌野战工事火力点阻击,进攻受挫。分队长随即要求随伴火力支援。战斗队形内的某迫击炮班则迅速向该分队长所在位置运动,于是:


  (一)、炮长受领任务。

  

  分队长:顺我手指方向看,前方小高地松林中,有一敌火力点……看清没有?

  炮长:……

  分队长:妈的!松林下方独立树,向右四指幅,偏右下,有一个土堆,看清没有?!

  炮长:…,这,这他妈的好几个独立树啊,你说的是哪一个?…

  分队长:混蛋!!独立树还能有几个???!!!你眼睛管出气的啊?!?!?!我再说一遍:松林下方独立树………

  炮长:噢,噢……,是有一个土堆,是有一个,有一个……

  分队长:看清没有?

  炮长:等等,等一下,…土堆,好象不是火力点啊…

  分队长:你!!!!!!你,看,清,没,有???!!!


  (其实,炮长一眼就应认出目标,这是炮长的基本功之一。但此时的支支唔唔是有他目的的。因为炮班受领任务时,只要炮长回答"看清了!",步兵分队长就会开使计时,看炮兵能在多长时间内压制住或摧毁敌方。这在战时可是分清责任的重要参考哟!平时训练也是以此开始计算时间的。因此,炮长宁肯装傻,也要创造条件故意拖延时间。在吱唔的同时,他会以各种手式、身体语言等告诉身后的炮班,提前展开各种准备动作。特别是炮位的选择、弹药的准备等等,能抢出一秒钟就是一秒钟吗!)


  炮长:这会儿差不多了,…是那个土挺多的土堆吧?长得挺怪的噢,应该是它,对对…

  分队长:别他妈磨蹭了!!你到底看清楚没有!!??

  炮长:哎哎,好好,好了(先不说那三字,再乘机回头示意一番)……

       看清了!!

  分队长(或考核组成员):咔嚓!按下秒表。


  (二)、炮长及炮班赋与基本射向的动作


  ●炮长首先背向预定的炮位方向,概略朝向目标,将细标杆插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也就是安好准星,我们管它叫A点;

    炮长眼盯着目标和A点,沿着这两点的沿长线向后退,根据通视情况和地形条件的允许,用粗标杆上的缺口和A点的准星,尽量精确地瞄准目标后,将粗标杆插在适当的位置上,这叫B点;

   ●炮班可就忙乎多了:最主要的动作是在AB两点的沿长线上,确定好炮位----即C点。这个C点,一要尽量在AB的延长线上,二要尽可能使CB的距离等于BA的距离,如图

  ●炮长这时要迅速借助器材----如望远镜等,主要是经验,确定炮位到目标的距离,心中算好标尺、装药、弹种、引信种类等等……,还要指挥炮班确定射向……

  ●炮班在完成架炮、归零等一糸列动作之后,最主要动作是确定射向,即"瞄前标后再瞄前"。


  首先解释一下有关概念:

  "前"即细标杆A,"后"即粗标杆B。

  "瞄",即瞄准。当炮的瞄准镜方向归零时,瞄准镜镜的轴线与炮身轴线是一致的。概略的说,瞄准就是使瞄准镜轴线与炮身轴线一起动,并使其重合指向相同方向或在某种夹角的限制下指向不相同的方向。

  "标",即标定。概略地说,标定是瞄准镜动,而炮身不动,从而形成瞄准镜轴线与炮身轴线的一个夹角。

  "瞄前标后再瞄前"这一套动作的目的,简单说就是要使炮身轴线与AB标杆所确定的沿长线形成平行线的过程,也就是确定基本射向的过程,如图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平面几何题,大家若有兴趣可求解一下,不过就是∵或∴一番,即可得出炮身轴线与AB线是平行的结论。至于炮身轴线与AB线之间的间距问题,只要不是炮长眼睛有毛病或者故意捣乱,对于迫击炮这种面压制火器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同时,你要注意,我们在这里说的是赋予基本射向,既然是基本射向,就是概略的、就是允许有误差的,因为要想真打得准,还得看后边的功夫……


  (三)试射与修正偏差


  当大家都忙乎差不多了的时候,班长的初始口令下达了:

  "敌火力点,榴弹,瞬发引信,标尺XX-XX,基本射向,X号装药,一发,放!"

  各炮手一边紧张的直哆嗦,一边用发紧的喉咙大声重复着与自己相关的口令。各弹药手最可笑:除了重复炮长的口令外,在从弹药箱取出弹、擦去防锈油、拧上和装定引信一直到传递到装填手中的过程中,每次两个人之间的传递都要大声喊着一个字:"弹!",这主要是怕在夜间或战斗条件下,传递弹的两个人配合不好将弹失手掉下来……

  装填手两手成环形捏着弹体的上半部第二第三弹带之间(弹体上有3-4道环形凹槽,作用是当弹体沿炮膛滑动时形成涡流),慢慢放入炮口,当捏弹的手指卡在炮口边沿时,装填手的动作做一短暂停顿,并高喊一声:"注意观察!"


  然后,手一松:只听"咝----堂儿!" 。

    这个"咝----”是形容弹体在炮膛中向下滑落时的声音……

    这个“堂儿!"是形容弹体滑落到底、底火被撞针击发、发射药爆燃推出炮弹的声音……


  喜鹊飞走了!它落下来还要三、四十秒呢。

  炮长:举起望远镜,将十字线中央对准那个土堆火力点,尽全力减少眨眼的次数,口中喃喃自语:"能偏到哪呢?别他妈太远了……,最好一下就干中!"


  步兵分队长:用舌头挪动了一下嘴上斜叼着的烟,做出一副根本不抱任何希望的表情。


  炮班:一、二炮手根据发射时的后座和震动,手忙脚乱的又做了一番归零的动作;其它弹药手又重复地喊着"弹!"将第二发炮弹传递至装填手。装填手接过弹后,小心翼翼地抱着它蹲在炮身旁边……


  爆尘腾起了!可惜,是在那个该死的土堆后边!!

  炮长:妈的!偏右3密位!远了……,远150米!


  步兵分队长:我知道,你还有一发可以试吗!管咋的,还是没有打在我们后边吗,嘻嘻!

  爆裂声在前、滚雷声在后,贴着地面传了过来。

  炮班全体如雕塑一般纹丝不动,等待着…


  炮长此时脑子里像熬浆糊一样飞舞着射表、气温、风向、气压、目标位置的坡度、座板下沉的影响、+-×÷……,还有连长的脸色、嘉奖或处分、远方的她……


  终于,他算过账来了:

    "注意记录口令!方向向左4.5,标尺减XX(相当于225米距离),X号装药,一发,放!"-这是夹叉法式修正。


   

 "注意记录口令!方向向左3,标尺减XX(相当于150米距离),X号装药,一发,放!"-这是偏差法式修正。


  一炮手一边重复着炮长的口令,一边将瞄准镜的刻度盘转动4.5(或3),再转动炮身瞄准前方标杆;同时,二炮手也一边重复着炮长的口令,一边将标尺刻度减少XX,再转动高低架使瞄准具上的一个水平气泡居中-这也叫归零。

  由于转动高低架时会影响瞄准线、而瞄准时又会影响水平气泡的居中,所以一二炮手的配合就特别重要。在各自操作且又互相影响的情况下,他们是这样达成默契的:

  两人动作一开始,口中就都要喊着:"好,好,好……",并各自操作,构成瞄准线和使气泡向中央运动。当瞄准线越准和气泡越接近中央时,"好"的声音就越高,反之越低。这时你就会听着这两人象中了邪似的发出忽高忽低、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高的"好"声,直到两人一起发出最高的一声"好!"声为止,炮长的修正命令才算真正落实。

    步兵分队长:嘟囔了一声"好个屁!还不定打哪儿去呢,就好好好!真是XXXX-自个穷乐嗬!"

  某弹药手:懂你妈拉个X,一边凉快去!

  ……


  装填手一声"注意观察",使炮阵地周围又复归一片静谧。

    "咝----堂儿!"

  ……

  爆尘再起。


  (四)效力射


  炮长:"好!这回差不多了!"

  步兵分队长:"扯XX蛋!还离他妈的老远呢!"


  炮长:顾不上斗嘴了:"注意记录口令!方向向右1.5,标尺加XX(相当于50米距离),X号装药,三发急促射,放!"

  ……

  "咝----堂儿!"

  "咝----堂儿!"

  "咝----堂儿!"

  ……

  结果:后三发炸点分别距火力点9米、3.5米和5米。


  判定1:如果是战时,应该属于已覆盖目标;如果还没有达到有效压制,根据情况可继续射击。此时射击诸元已基本得到验证,炮长心里有底,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打了!如果需要加大压制力度,可再调上来几个炮班直至形成炮群规模,以此炮为基准炮,供其它炮参考,群炮齐吼,干个痛快。

  判定 2:如果是训练,应为优秀。因为训练考核标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例如5分钟之内,炸点在目标中心点起算半径20米以内为命中。3发优秀、2发良好、1发及格、零发或超时1秒以上均为零蛋。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班趾高气扬地喊着歌回到了营房。

  连长集合全连给予表扬后,特别告诉炊事班:"今晚班单独加两个菜……"

  别的班饭桌上是海带炖黄豆和萝卜咸菜各一盘。

  班的饭桌上是鸡蛋炒菲菜、海带炖黄豆、萝卜咸菜和雪里红腌菜各一盘。

  主食均为高梁米饭。

  班战士甲:看,连部桌上也加了个鸡蛋呢!

班战士乙:傻 X !你还想跟当官的比呀?!妈的……




补遗:


80年代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我守备部队实行的是重火器“下沉式编制”,强调一兵多能。以守备连为例,除与野战军步兵连相同的配备外,即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班用轻机枪、40火箭筒以及手枪外,还配备有所谓重火器9件套,包括:

82毫米无后座力炮3门(原为85加农炮);

82毫米迫击炮3门;

7.62毫米轻重两用机枪3挺(原为53式重机枪)。

同时,守备连全连士兵都是56式冲锋枪,每个班多配两支56式半自动步枪和两具火箭筒(半自动作为狙击枪使用)。

因此,守备连的装备在样数上,几乎相当于当时的野战军步兵团。一般来说,按守备连的训练编组,一、四、七班为重机枪班,二、五、八班为迫击炮班,三、六、九为82无班,每年训练计划特别安排一半以上为重火器训练。

记得我守备师转隶某野战军所属后,野战军特意组织了一次建制连比武,即一个标准步兵连与一个守备连全科目比赛,以了解守备部队训练情况。当时野战军从上到下都有瞧不起守备部队的意思:“一群山沟沟里的兵,见过什么世面……”

于是,从队列、器械、障碍、越野、投弹、轻武器射击(手步冲轻机火箭筒)、土工作业、爆破、埋排雷等,一直到班进攻防御战术,按野战军一个步兵连的全套训练(不含排、连战术),挨个进行了一遍,互有胜负……但是,当步兵连认为全套完事,开始整理装具、点验枪弹时,忽然发现守备连这边虽然和他们一样已经灰头土脸、浑身臭汗,但却没有丝毫结束的意思,还处于紧张状态、保持战斗队形,紧张兮兮地等待命令……

一问才知,守备连认为科目才进行了一半,他们的9件套重火器一件还没打呢!

于是,接下来,就变成了守备连的独自表演:6门82毫米以上的火炮挨个发射,3挺重机枪打得分不出点儿来……


会餐时,喝了点酒:

守备连长:要是真干就热闹了,我防御你进攻……

步兵连长:那可不好分胜负……

守备连长:对对。不过,你还在集结,或者开始接敌运动时,我就开始干你了……

步兵连长:怎么可能,我开始接敌运动,距离你最少1000米,集结时更在2000米以外,你怎么干……打?

守备连长:哈哈,老兄,我那82迫最远干3000多米、重机枪800米有效射程呢!82无是专打装甲和火力点的,可也有杀伤爆破榴弹哪,那可是专门干步兵的……这可不是200米内真功夫那么简单喽……

步兵连长:操……




图1.jpg图2.jpg


分享
写评论...